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書摘_做個不罵孩子的媽媽


每一個呱呱墜地的孩子都有一顆溫柔、純潔的心。
呵護這顆心,勿使受傷,是上天賦予為人父母者的聖職。
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嚴肅的告誡、喋喋的訓導;也不是成套的理論、成體系的教程。
家庭教育的成效,就在我們不經意的、點點滴滴的話語和口氣中;在看似隨意卻傳遞著豐富意涵和情感的表達中。

別動不動就向孩子繳械投降
“下不為例”的話千萬不要說。你給他破例一次,他還會貪心第二次。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說不定又一句“下不為例”就過去了,而忘記孩子已經無理要求兩回了。
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不能答應,就是不能答應。對於過分的要求,沒有“下不為例”可言。

語帶嘲諷會寒了孩子的心
孩子也是一個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尊嚴。被人揶揄,小孩子也會心情沮喪。作為父母,應該以溫和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由己及人呀,在同樣性質的事情上,你做父母的都不能忍受,更何況孩子?你自己既已知道這樣的羞辱傷人的心,為什麼還要將它加之于孩子?

不信任就是不尊重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改變。用靜止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是很不科學的。作為父母,哪怕你瞭解孩子的性格、能力、天賦,也無法斷定孩子將來一定能做什麼,一定不能做什麼。
與其打擊孩子的自信,不如給他一份希望。
你就那麼吝嗇自己對孩子的信任嗎?
理想和現實,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倘若連個理想也沒有,又何來奮鬥的目標和動力呢?

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
孩子做了錯事,就事論事已經能夠教育他,為何要牽扯到人格尊嚴上去?難道你罵孩子“跟豬一樣笨”,他以後就可以變聰明了?既然對孩子有害無益,又何必說些不中聽的話來傷他的心?

嘮嘮叨叨只會令人厭
老調重彈不起作用
。也就是說,對於不是惟一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會重視和珍惜。

重要的話只說一次,如果要囑咐或提醒孩子做什麼,與其這樣嘮嘮叨叨,累己累人,不如告訴孩子,“你聽好了,這話媽媽只說一遍。”首先在心理上讓孩子有一種必須重視的意識,那麼他就會集中注意力來聽父母後面要說的話。

別把孩子比來比去
側重點在鼓勵,而不是比較,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這樣的話傷孩子自尊
給我滾!就當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你以為你是誰,你可是我養大的!

知識比分數重要
當然了,也不能完全地把分數拋在一邊。父母要學會通過分數判斷孩子學習的情況。如果他考得特別不好,你要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一見分數太低就加以責?。如果他考得好,也應拿出試卷,就某些問題和他討論,以鞏固他所學的東西。

讓孩子把話說完
除了在他想說話的時候,讓他盡情地說,還要在他沉默的時候鼓勵他說。因為有的孩子根本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識或者膽量。鼓勵孩子說出心裏的想法、不滿或者委屈,會讓他變得善於思考,也會使他的自主意識和表達能力得以增強。

恐嚇威脅孩子是愚蠢的做法
易於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話,千萬說不得。
孩子的心裏有不安的土壤,重則會萌發出許多的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為不幸;輕則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而這,就相當於毀掉了一個好好的孩子。

別哭,告訴媽媽是什麼原因
無論如何,你必須得先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聽他慢慢訴說。並不需要很多附加的安慰,做父母的只要用一雙耳朵去聽就夠了。孩子哭泣只是撒嬌時另當別論,說起來,不管孩子是因為什麼哭,家長都要有“傾聽孩子心聲”的意識。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這個問題自己解決
家長在一邊指導,教給孩子的只是方法和技巧,具體的實踐,必須讓他自己去做。這樣孩子才能學到真本事。

我們應該心存感激
每個人的生活都滲透了他人的勞動,這一點無庸置疑。而我們,正是要對這樣的勞動表示出我們的感激與敬佩。當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的心底才會產生愛,才會對於我們享受到的一切予以尊重和珍惜,才能體會到幸福的來之不易,才會明白,之所以有好的生活,正是拜許多人所賜。沒有愛的世界是可怕的。

你的心情我也理解
對孩子事實上的瞭解,實際是對他的心情的一種感同身受,想像你處在他的位置,想像你像他這麼大的時候是什麼樣。你能做到這一點,那才說明你進入到了孩子的世界。

自己管好自己的事
在生活中,對於孩子能夠管好的事,家長提一些建議,教一些方法,具體操作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慢慢他也就懂得如何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而且,一旦他感受到自律的好處,會自然而然地就把這當作一種習慣。
記得了,隨時提醒你的孩子“自己管好自己的事”。當老爸不容易,當個好老爸更不容易啊!

我應該向你學習
我們要求父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向孩子學習,並不是說什麼都要聽孩子的,
而是說應該隨時地發現孩子身上良好的品行和值得肯定的想法,同時糾正大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偏失。
孩子眼中的世界,比大人的要單純得多,所以往往他們能夠看到最本質的東西,能夠真誠地去對人對物。
大人要學習的,就是孩子的這些真純,這些我們看起來似乎很幼稚的東西。

有沒有新發現
“有新發現嗎?”這其實是在提醒孩子,不光是做事,還要觀察和思考。孩子的探索的興趣也會因此慢慢被調動起來。
觀察力是創造力的源泉。而這兩者又是需要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的。父母就是培養孩子這些能力的“助手”。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有適當的機會就提醒他一句,在他有發現的時候,表示出興趣,並給予讚揚,孩子就會得到非常大的鼓舞了

剩下的時間給你了
孩子是應該全面發展的,他的生活中除了學習,還應該有自己的興趣和娛樂,有自己的休閒和交際。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書本學習只不過是他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卻不知什麼時候逐漸擴大為他全部的生活。訓練孩子有效利用時間為著孩子考慮,我們必須把屬於他的時間還給他。同時,父母還要教導他如何利用好時間。這種“干涉”是有必要的。當然了,如果你的孩子能夠自己把時間利用得很好,很有效率,那麼,你倒是要向孩子學習學習了。

你真棒,孩子
父母常常在不需要的時候,給孩子過分的呵護,卻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對他們表示出冷淡。

孩子要的,也許並不是一句讚揚的話,他要的只是你的一份重視。在他看來,這就是表明你很關心他。

不會有哪一個孩子一無是處,也不會有哪一個孩子毫無缺點。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善於去發掘孩子閃光的一面,並且給予真誠的讚揚。肯定他的優點,就等於告訴他什麼行為值得保持下去。這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假如是你會怎麼做
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可以慢慢培養,很可能你隨意的一句“假如是你,你會怎麼做”,會讓孩子的腦子裏翻騰無數的奇思妙想。

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對於推卸責任的孩子,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到他的做法的利害關係。也不必費太多的口舌,你用上這句“假如是你,你會怎樣”就可以了。
鍛煉孩子表達自我的能力,有些小孩子經常不能完整或者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因為他們天生笨拙嗎?還有些人到了中學,成為大孩子了,仍然一說話就緊張,結結巴巴,這也是他們生來愚鈍嗎?不是的,只不過是鍛煉得少了而已。

對於平時不愛表達意見的孩子,父母隨時都可以就某件事提問:“媽媽是這麼看的,你覺得呢?”提醒他思考,引導他表達。

謝謝你,孩子
父母的感激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他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與作用,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這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有人會反駁:“心裏知道就行了,幹嗎非要說出來?”可是許多事情,你不說,別人怎麼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的確,重要的是有一顆感激的心,但是惟有我們時時把這種感激當作習慣,才能培養出如此一顆心啊。我們要把“謝謝”說出口,不是為著一種形式,而是需要把它當作我們生活的習慣,當作一種習以為常的東西。

勇敢一點
你給了孩子勇氣嗎?你是否在孩子跌倒時讓他學會自己站起來?你是否在孩子有新想法時給他機會去“冒險”?你是否常常對孩子說“勇敢一點”?

你自己選擇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太多的父母習慣于把“選擇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為孩子“規劃”生活和學習。不是逼著孩子練鋼琴,就是命令孩子學美術,不准這樣,必須那樣,根本不去管孩子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說得嚴重點,這就是在扼殺孩子的天賦,毀壞孩子的前途。
父母的這種“主動”,對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很不利的。如果你的選擇是對的,那麼孩子只是坐享其成,他無法從中獲取有益的體驗,無法享受到實現自我價值帶來的愉悅感。如果你的選擇錯了,孩子就失掉了好的機遇,他就會怪你。家長們何苦還要吃力不討好呢?
如果真的一時難以完全放手,可以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一些不會出錯的選擇項,讓他做最終決定。比如,你要孩子培養一種興趣,可以問他:“你是想學畫畫、彈琴,還是書法?”在你允許的範圍內,讓他去選擇。孩子會很高興父母對他的信任、理解與尊重,也會慎重地對待自己的選擇。一次兩次,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慢慢放手,給孩子越來越大的選擇空間。
當孩子做選擇的時候,希望父母在陳述完自己的意見後,真誠地對孩子說一句“你自己來決定”。

孩子,你能行
還要注意,孩子的好奇心永遠都是難以捉摸的。有時,他得不到父母的允許,會自己偷偷地去做想做的事,這比在父母的指導下去嘗試更危險。
你希望你的孩子最後成為一個什麼事都不敢做,甚至畏手畏腳的人嗎?如果不,那麼就別吝嗇你的鼓勵和賞識。
你是否在嘴上說著“你能行”的時候,心裏卻還是很不情願讓孩子嘗試去做他想做的事?
你是否在孩子嘗試做一件事的時候,一邊說“你能做好”,一邊忍不住地伸手幫忙?
如果是,那麼只能說,這種賞識是你討好孩子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真心實意地要讓孩子學到什麼東西。
永遠學不會對孩子放手的父母,不僅自己累,還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的鍛煉機會。

孩子,媽媽愛你
有人說,愛並不一定要說出口。在情人之間,或許行得通,可是,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愛”必須很明確地表達出來。
生活中,父母難免照顧不周,難免責?孩子。一旦孩子處在這種境地,他就可能懷疑並且害怕爸爸媽媽再也不愛自己了。沒錯,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也看得見;但是,父母也有責?孩子的時候啊。如果你從來不對孩子表達你愛他的心意,他真的會搞不明白你到底愛不愛他,是真愛他,還是假愛他。難道一句“孩子,我愛你”就能解除他的擔憂嗎?父母往往對這句話的作用表示懷疑。不用懷疑了。對於一個年幼無知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往往是最可信的。何況,當一個母親真的對孩子說這種話的時候,她的內心也確實充滿了愛子的柔情。就跟嬰兒聽到母親的聲音就安靜下來一樣,孩子聽到父母愛的表達,會全身放鬆下來,並且心情愉悅。

經常對孩子說“我很愛你”的父母會知道,當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總是會回應一句:“媽媽,我也愛你!”也許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愛的含義,但他肯定懂得,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是喜歡一個人的表示。這句話在他心中紮下了根,也能讓他懂得回贈別人以愛。


孩子,對不起
孩子犯了錯,家長要求他說對不起,為什麼父母錯了,就不能向孩子說對不起呢?這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

向孩子道歉,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在孩子面前,父母並不需要做個十全十美的人,事實上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犯了錯立即道歉,這是一個人有良好教養的體現。在孩子眼裏,勇於說“對不起”的父母是親近的,他只會更加信任和尊重父母,而不會看輕他們。

其實孩子的心非常寬容,父母錯怪了他,只要說一句“對不起”,他還是一樣敬重和愛著父母的。說一句“對不起”,該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只要有一顆尊重孩子的心,甚至都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以平等的態度向孩子道歉,這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相信孩子自己能體會的到。


多交幾個朋友
孩子怕的就是孤獨,就是沒人跟他玩。你給孩子買一堆的玩具,不如讓他去交一個好朋友。玩具玩久了,會生厭。而跟一個好朋友在一起,會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多子女的家庭裏,孩子們雖然難免吵架,但是都很快活。而獨生子女家庭裏的孩子往往最羡慕別人有兄弟姐妹,因為他也希望有人陪他玩。
一個有很多朋友的孩子,性格會變得開朗,而且比孤獨的孩子更具有獨立性。因為當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可以撒嬌,也不可以任性,誰也不能遷就誰,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嘲笑。你可以發現,一個在家裏愛撒嬌、慣會耍賴的孩子,和他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卻極其謙讓和勇敢。
有很多的快樂,是家長不能給予孩子的;有很多的東西,也是只有朋友才可以給孩子的。

跟媽媽說說話
其實孩子們也並不希望和父母有隔閡與矛盾。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不瞭解他們,而他們對父母產生了恐懼感和厭倦感。如果父母能夠主動消除這些感覺,孩子是非常願意以真心回應的。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孩子和你“說說話”,一定不要強迫他。而是先徵求他的意見,如果他實在不願意說,比如心情實在不好,不想理任何人時,比如有其他要緊的事要做時,你都要表示理解,把機會留到下一次。強迫帶來的只是孩子更大的反感。

錯了沒關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應該逐漸地告訴孩子哪些事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而不是等孩子犯了錯再來告訴他是非。如果你的孩子在寬容之下犯了更多的錯誤,那就要問你自己是不是教育不當了。

你盡情地玩吧
在學習的時間用功學習,在玩的時間盡情玩,對孩子來說,這是有效的勞逸結合。玩耍的時候,孩子身心放鬆,多半是身體運動,這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緊,試試看
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現代的父母,習慣了對孩子說“不許……”和“一定要……”,而不善於用“試試看”三個字。
時時給孩子機會做他沒有做過的事,他的經驗和閱歷就會慢慢豐富起來,對自己也逐漸產生了信心。同時也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苛求結果。你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一次嘗試獲得經驗,鍛煉能力,培養自信。結果只是一個形式,最實質的內容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否真正受益。所以,在你鼓勵孩子的時候,不要強調他一定得成功。第二,不論孩子失敗與否,都要對他的勇敢嘗試給予讚揚。孩子在你的鼓勵下做了某件事,不論他做得好不好,都付出了努力,並且戰勝了自己的怯懦。這一點是必須給以肯定的。那麼,做父母的,也不要吝嗇你的稱讚。它對於孩子的意義,是讓孩子明白他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試試看”三個字暗含了“你能行”、“我相信你”和“失敗了也沒關係”三層意思,孩子是能夠從父母的話語和眼神中感覺出來的。這三層意思,一個肯定了孩子的能力,一個表示了父母的信任,一個表明了結果並不重要。在這樣的暗示下,孩子毫無心理壓力,而且興致被調動起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也就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水準。經常這樣鼓勵孩子,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他在不斷的嘗試中,建立了自信心,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再遇到什麼事情,不用父母說,他都會主動去嘗試。

孩子,我們想跟你商量件事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裏地位是平等的,都一樣地重要。舉個例子。好不容易有個假期了,父母商量著去哪兒玩好。這個時候請叫上你的孩子吧:“來,孩子,咱們商量一下該去哪兒玩好。”相信受到這樣的“邀請”,孩子會非常開心。他在家中的地位得到了體現,他從父母的重視中感受到了一份尊重,也不再覺得父母高高在上,反而有種親近感。
代溝問題一直是令孩子與父母都深感頭疼的問題。兩代人之間為什麼會產生一條無法逾越的溝壑?固然有時代觀念的影響,但是也往往是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造成的。父母有父母的一套價值觀念,孩子有孩子的一套價值觀念,而且互相不瞭解,如何能不產生衝突和矛盾呢?及時而有效的交流,是避免兩代人產生代溝的有效方法。而實現兩代人的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時常與孩子商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被擺出來討論,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而不斷修正個人的偏見,最後達成共識。孩子得到了大人的尊重,大人也瞭解了孩子的思想觀念,和諧的家庭關係也就建立起來了。長此以往,父母與子女就會瞭解得越來越多,而且能夠互相約束,剔除不和諧的成分,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就算不能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至少兩代人都學會了互相諒解、寬容、認同和尊重,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對,那麼就先想想自己是否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吧。

父母應該這樣說的話
孩子拿回了成績單,你的眼光不要只盯著他考得不好的科目,還要看他考得優秀的科目。把“數學考得這麼差,還有臉回來見我”這樣的數落改為“語文考得不錯嘛,數學得加把勁哦”,應該不會太難吧。當他本以為要挨?的時候,你給他稱讚與鼓勵,孩子會為你的理解而感到驚喜,為不讓你失望而加倍努力。

不能妥協于孩子的撒潑耍賴
嘗到了“甜頭”的孩子,找到了對付家長的最有效的“武器”,他在下次還會繼續使用,甚至會使用得登峰造極。孩子學會了耍這種小聰明,他的要求會越來越離譜,那時,家長更拿他沒有辦法了。所以,要在一開始,就讓他知道:無理的要求,即便是撒潑耍賴也不能得到滿足。
"不要給孩子開空頭支票",有的孩子好哄一些,爸爸媽媽說一句“回頭再說”“過幾天再買”,就立即破涕為笑。他們相信父母不會騙自己,期待過幾天,玩具就真的給買回來了。事實上,父母也不過是為了暫時擺脫尷尬局面,向孩子扯了個謊,開了一張不兌現的“空頭支票”,可是,在孩子心裏,父母的話是值得信賴的,他對這個承諾充滿了期待。倘若父母真的不兌現,可以想見,他會是多麼難過和氣憤。父母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許會瞬間坍塌。這種欺騙的“戰術”,除了傷孩子的心、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還有什麼好處呢?況且,這種手段也只能糊弄孩子一兩次罷了。

"給孩子一個拒絕他的理由",孩子雖小,但也不是不可理喻的。在他無理取鬧的時候給他一個可以相信的理由,他會聽進去的。

總之,你得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同意的事,總是有其道理的,而不是刻意跟他過不去。

"如何增強孩子的滿足感",要求得到滿足的程度,與等待實現的心理過程是成正比的。夢寐以求而終於得到時的喜悅,和想要的當時就得到時的喜悅,是有天壤之別的。

嚴厲管教孩子要說明理由
向來強詞奪理都是不能服人的。好比兩個人吵架,往往理虧的人叫聲最高,希望借聲勢壓人。父母在說服不了孩子的時候,以權威身份來壓服孩子,實際就表明自己已經到了“理屈詞窮”的境地。稍微懂事一點的孩子都能體會到這一點。可不要把他們當傻瓜。
面對父母的這種不講道理,孩子有時會忍不住加以反駁,因為他有他的想法。這是好事。父母明智的做法是認真聽聽孩子的意見,給予適當的評價,然後再耐心地講明自己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理由加以對比,能領悟到一些是非對錯,這是非常重要的。
何況,父母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處境。有時也許是誤會了孩子,一句“你就得聽我的”這樣的話,會特別傷孩子的心。因為他不僅得不到理解,而且還被強迫遵從父母的意思


指出孩子的錯誤要心平氣和
孩子犯錯誤是件很平常的事,如果媽媽能平心靜氣地對孩子說:“院子不是踢球的地方,媽媽以前就告訴過你的,你看,現在砸到玻璃事小,要是砸到人了,多危險呀。以後要到球場去踢球,記得要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這話媽媽只說一遍,你要記住哦。”那麼孩子不僅能知道怎麼錯了,還會把媽媽的教導記在心上,以後也不會再犯了。

告訴孩子:你可以失敗
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天天在孩子耳邊念叨:成績要好呀,要努力呀,不能掉隊呀。一到考試的時候,更是比孩子還著急,不厭其煩地囑咐孩子一定要考好,不許失敗。
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對孩子有害無益。

其實,在生活中,讓孩子適當地承受一些失敗是很必要的。作為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失敗的可能,失敗並不可恥,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不敢面對,不去改正不足。
父母不允許孩子失敗,往往是只看到了失敗的一個方面,把它看成是丟臉的事,卻忽略了失敗的價值和意義。

父母應該有“失敗即教育”的意識。
孩子失敗了,但是他獲得了“痛苦的體驗”,將來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時,他也有了挑戰困難的契機。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自身,慢慢成熟的過程。他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

在一帆風順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脆弱的心理會漸漸定型,有一天當他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時,會驚慌失措,甚至一蹶不振。
人生缺少了磨練,想取得永久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做一些事情,在失敗的磨礪中,鍛煉出膽量,摸索出經驗。有時,父母就算知道孩子成功的幾率很小,也要讓他做做看。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
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歎氣,更不應劈頭蓋臉責?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勇敢、聰明的人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這其中還有一個潛在的心理效應: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那麼,請你也給孩子這份信任吧。

不好回答的問題也要有交代
聰明的父母,應該學會接納孩子以及他的問題。即便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也要對其提問表示出關心,並明白地告訴他,“你等你長大了自然會明白”或者“這個問題太複雜了,等明天媽媽弄清楚了,再告訴你好嗎?”當然了,你說到就要做到,不能敷衍孩子。

如何鼓勵孩子學習
鼓勵孩子學習,首先要給予他足夠的信任,認為他可以做得好,其次是要他量力而行,除了學習,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不要太勞累,不要太強迫自己。孩子聽了父母這麼說,感受的不僅是鼓勵,還有來自親人的最真誠的關懷,這會讓他心裏覺得溫暖。同時,學習帶給他的壓力也因此而化解了。
有的孩子特別貪玩、調皮,父母就要因勢利導。比如孩子玩累了,可以對他說:“歇一會兒,去做功課吧,做完了功課,可以玩得更開心了。”

將命令改成建議
命令的口氣會養成孩子怯懦的性格,命令是一種單方面的交流,只顧及自己,而不考慮別人。
把這樣的命令改為“你能不能……”“你試著……如何”這樣建議的話語,會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在跟自己商量,在徵求自己的意見,他首先會覺得自己是受了重視。在心理上,他更容易接納父母的要求。同時,他也會隨著父母的引導,鄭重思考要做的事,做出決斷,並考慮該如何做,這對他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是一種有益的鍛煉。

都是孩子的錯嗎
倘若孩子能自己成長為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還要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做什麼?很多時候孩子犯錯也是父母自己忽略了對孩子的引導,或教育方法不對。
做父母的,要善於從孩子的問題中發現自己的問題,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讓他也學會客觀考慮自身行為。一個人只有能客觀對待自己時,才能主動考慮改變自己的行動。家長有錯,也必須道歉

讚揚孩子不要太過
您不應該說:嗯,真不錯,你的畫趕上大師的水準了。
您應這樣說:這朵花畫得很逼真,蠻好看的。
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讚揚孩子應就他的努力或成績而說,不要涉及到他的個人品格。
週末的時候,孩子把家裏打掃收拾了一番。媽媽看了,只需要對他說:“家裏今天可真乾淨,看著叫人心裏舒服。謝謝你,孩子!”就可以了。
像其他什麼“你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你今天真是乖呀!”這樣的話,就不必當面對孩子講出來了。
讚揚,只是對孩子努力的肯定,也許只要那麼一點點就夠了。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好書介紹: 父母常犯的50個錯誤


俗確很有力的書名,
在圖書車上決定借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久,
(另一本是: 學會回答孩子的問題.. 這本也很酷!)
也常常在想,當古人在哀求為人子女事親必恭必敬時,
那為人父母是否也該採用相同的標準?
(怎麼感覺虐待小孩的新聞比忤逆父母的新聞多)
在孩子能讀書識字之前,一切只能憑著感覺走..
身為家長,是否願意時時刻刻反省學習~
作一個讓雙方都心服口服的指導者呢?
(是啊,我覺得我作得挺蹩腳的~)

當初也試圖擁有該書電子化的版本,所以上網找了一下..
不料找到的皆是大陸的版本,內容也有些差異..
所以下面就列出台灣版本的項目(評論後補)
想看大陸版的,就請自行搜尋囉~
(很容易就可以抓到整本電子書囉)

父母常犯的50個錯誤 (ROC版)
1.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玩具
2.期待孩子的感謝
3.和孩子沒有親密接觸
4.不理會孩子的哭鬧
5.習慣責備孩子淘氣
6.對孩子缺乏耐心
7.喜歡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
8.忽略孩子的自尊
9.打擾孩子最他喜歡的事情
10.總是做壞的示範
11.不給孩子作夢的機會
12.孩子的心事無處訴說
13.把拳頭作為唯一的工具
14.缺乏對金錢的教育
15.不原諒孩子的錯誤
16.家不是孩子情感的歸宿
17.以為成長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
18.不懂得如何懲罰孩子
19.不懂得道德的教育
20.習慣堅持自己的錯誤
21.給孩子錯誤的飲食
22.不肯讚美孩子
23.缺少有效的溝通
24.家庭教育觀念不一致
25.輕視對孩子心理的教育
26.希望孩子循規蹈矩
27.埋怨孩子的怯懦
28.不讓孩子享受遊戲
29.限制孩子的想像
30.在孩子面前爭吵
31.忽略愛與性的教育
32.強把自己的意願變成孩子的意願
33.不讓孩子餐與家庭事務
34.把孩子的消極理解成懶惰
35.把成績看得太重要
36.不讓孩子體驗挫折
37.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38.挑剔孩子的朋友
39.不做一個獨立的家長
40.讓孩子只關注自己
41.不與孩子分享
42.給孩子製造焦慮
43.把孩子當作比較炫耀的東西
44.使用語言的暴力
45.不給孩子放鬆的機會
46.窺視孩子的祕密
47.缺乏個性化的教育
48.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
49.總是急於下結論
50.不與孩子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