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呱呱墜地的孩子都有一顆溫柔、純潔的心。
呵護這顆心,勿使受傷,是上天賦予為人父母者的聖職。
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嚴肅的告誡、喋喋的訓導;也不是成套的理論、成體系的教程。
家庭教育的成效,就在我們不經意的、點點滴滴的話語和口氣中;在看似隨意卻傳遞著豐富意涵和情感的表達中。
別動不動就向孩子繳械投降
“下不為例”的話千萬不要說。你給他破例一次,他還會貪心第二次。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說不定又一句“下不為例”就過去了,而忘記孩子已經無理要求兩回了。
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不能答應,就是不能答應。對於過分的要求,沒有“下不為例”可言。
語帶嘲諷會寒了孩子的心
孩子也是一個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尊嚴。被人揶揄,小孩子也會心情沮喪。作為父母,應該以溫和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由己及人呀,在同樣性質的事情上,你做父母的都不能忍受,更何況孩子?你自己既已知道這樣的羞辱傷人的心,為什麼還要將它加之于孩子?
不信任就是不尊重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改變。用靜止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是很不科學的。作為父母,哪怕你瞭解孩子的性格、能力、天賦,也無法斷定孩子將來一定能做什麼,一定不能做什麼。
與其打擊孩子的自信,不如給他一份希望。
你就那麼吝嗇自己對孩子的信任嗎?
理想和現實,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倘若連個理想也沒有,又何來奮鬥的目標和動力呢?
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
孩子做了錯事,就事論事已經能夠教育他,為何要牽扯到人格尊嚴上去?難道你罵孩子“跟豬一樣笨”,他以後就可以變聰明了?既然對孩子有害無益,又何必說些不中聽的話來傷他的心?
嘮嘮叨叨只會令人厭
老調重彈不起作用
。也就是說,對於不是惟一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會重視和珍惜。
重要的話只說一次,如果要囑咐或提醒孩子做什麼,與其這樣嘮嘮叨叨,累己累人,不如告訴孩子,“你聽好了,這話媽媽只說一遍。”首先在心理上讓孩子有一種必須重視的意識,那麼他就會集中注意力來聽父母後面要說的話。
別把孩子比來比去
側重點在鼓勵,而不是比較,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這樣的話傷孩子自尊
給我滾!就當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你以為你是誰,你可是我養大的!
知識比分數重要
當然了,也不能完全地把分數拋在一邊。父母要學會通過分數判斷孩子學習的情況。如果他考得特別不好,你要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一見分數太低就加以責?。如果他考得好,也應拿出試卷,就某些問題和他討論,以鞏固他所學的東西。
讓孩子把話說完
除了在他想說話的時候,讓他盡情地說,還要在他沉默的時候鼓勵他說。因為有的孩子根本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識或者膽量。鼓勵孩子說出心裏的想法、不滿或者委屈,會讓他變得善於思考,也會使他的自主意識和表達能力得以增強。
恐嚇威脅孩子是愚蠢的做法
易於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話,千萬說不得。
孩子的心裏有不安的土壤,重則會萌發出許多的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為不幸;輕則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而這,就相當於毀掉了一個好好的孩子。
別哭,告訴媽媽是什麼原因
無論如何,你必須得先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聽他慢慢訴說。並不需要很多附加的安慰,做父母的只要用一雙耳朵去聽就夠了。孩子哭泣只是撒嬌時另當別論,說起來,不管孩子是因為什麼哭,家長都要有“傾聽孩子心聲”的意識。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這個問題自己解決
家長在一邊指導,教給孩子的只是方法和技巧,具體的實踐,必須讓他自己去做。這樣孩子才能學到真本事。
我們應該心存感激
每個人的生活都滲透了他人的勞動,這一點無庸置疑。而我們,正是要對這樣的勞動表示出我們的感激與敬佩。當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的心底才會產生愛,才會對於我們享受到的一切予以尊重和珍惜,才能體會到幸福的來之不易,才會明白,之所以有好的生活,正是拜許多人所賜。沒有愛的世界是可怕的。
你的心情我也理解
對孩子事實上的瞭解,實際是對他的心情的一種感同身受,想像你處在他的位置,想像你像他這麼大的時候是什麼樣。你能做到這一點,那才說明你進入到了孩子的世界。
自己管好自己的事
在生活中,對於孩子能夠管好的事,家長提一些建議,教一些方法,具體操作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慢慢他也就懂得如何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而且,一旦他感受到自律的好處,會自然而然地就把這當作一種習慣。
記得了,隨時提醒你的孩子“自己管好自己的事”。當老爸不容易,當個好老爸更不容易啊!
我應該向你學習
我們要求父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向孩子學習,並不是說什麼都要聽孩子的,
而是說應該隨時地發現孩子身上良好的品行和值得肯定的想法,同時糾正大人在生活中的一些偏失。
孩子眼中的世界,比大人的要單純得多,所以往往他們能夠看到最本質的東西,能夠真誠地去對人對物。
大人要學習的,就是孩子的這些真純,這些我們看起來似乎很幼稚的東西。
有沒有新發現
“有新發現嗎?”這其實是在提醒孩子,不光是做事,還要觀察和思考。孩子的探索的興趣也會因此慢慢被調動起來。
觀察力是創造力的源泉。而這兩者又是需要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的。父母就是培養孩子這些能力的“助手”。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有適當的機會就提醒他一句,在他有發現的時候,表示出興趣,並給予讚揚,孩子就會得到非常大的鼓舞了
剩下的時間給你了
孩子是應該全面發展的,他的生活中除了學習,還應該有自己的興趣和娛樂,有自己的休閒和交際。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書本學習只不過是他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卻不知什麼時候逐漸擴大為他全部的生活。訓練孩子有效利用時間為著孩子考慮,我們必須把屬於他的時間還給他。同時,父母還要教導他如何利用好時間。這種“干涉”是有必要的。當然了,如果你的孩子能夠自己把時間利用得很好,很有效率,那麼,你倒是要向孩子學習學習了。
你真棒,孩子
父母常常在不需要的時候,給孩子過分的呵護,卻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對他們表示出冷淡。
孩子要的,也許並不是一句讚揚的話,他要的只是你的一份重視。在他看來,這就是表明你很關心他。
不會有哪一個孩子一無是處,也不會有哪一個孩子毫無缺點。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善於去發掘孩子閃光的一面,並且給予真誠的讚揚。肯定他的優點,就等於告訴他什麼行為值得保持下去。這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假如是你會怎麼做
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可以慢慢培養,很可能你隨意的一句“假如是你,你會怎麼做”,會讓孩子的腦子裏翻騰無數的奇思妙想。
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對於推卸責任的孩子,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到他的做法的利害關係。也不必費太多的口舌,你用上這句“假如是你,你會怎樣”就可以了。
鍛煉孩子表達自我的能力,有些小孩子經常不能完整或者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因為他們天生笨拙嗎?還有些人到了中學,成為大孩子了,仍然一說話就緊張,結結巴巴,這也是他們生來愚鈍嗎?不是的,只不過是鍛煉得少了而已。
對於平時不愛表達意見的孩子,父母隨時都可以就某件事提問:“媽媽是這麼看的,你覺得呢?”提醒他思考,引導他表達。
謝謝你,孩子
父母的感激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他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與作用,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這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有人會反駁:“心裏知道就行了,幹嗎非要說出來?”可是許多事情,你不說,別人怎麼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的確,重要的是有一顆感激的心,但是惟有我們時時把這種感激當作習慣,才能培養出如此一顆心啊。我們要把“謝謝”說出口,不是為著一種形式,而是需要把它當作我們生活的習慣,當作一種習以為常的東西。
勇敢一點
你給了孩子勇氣嗎?你是否在孩子跌倒時讓他學會自己站起來?你是否在孩子有新想法時給他機會去“冒險”?你是否常常對孩子說“勇敢一點”?
你自己選擇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太多的父母習慣于把“選擇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為孩子“規劃”生活和學習。不是逼著孩子練鋼琴,就是命令孩子學美術,不准這樣,必須那樣,根本不去管孩子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說得嚴重點,這就是在扼殺孩子的天賦,毀壞孩子的前途。
父母的這種“主動”,對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很不利的。如果你的選擇是對的,那麼孩子只是坐享其成,他無法從中獲取有益的體驗,無法享受到實現自我價值帶來的愉悅感。如果你的選擇錯了,孩子就失掉了好的機遇,他就會怪你。家長們何苦還要吃力不討好呢?
如果真的一時難以完全放手,可以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一些不會出錯的選擇項,讓他做最終決定。比如,你要孩子培養一種興趣,可以問他:“你是想學畫畫、彈琴,還是書法?”在你允許的範圍內,讓他去選擇。孩子會很高興父母對他的信任、理解與尊重,也會慎重地對待自己的選擇。一次兩次,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慢慢放手,給孩子越來越大的選擇空間。
當孩子做選擇的時候,希望父母在陳述完自己的意見後,真誠地對孩子說一句“你自己來決定”。
孩子,你能行
還要注意,孩子的好奇心永遠都是難以捉摸的。有時,他得不到父母的允許,會自己偷偷地去做想做的事,這比在父母的指導下去嘗試更危險。
你希望你的孩子最後成為一個什麼事都不敢做,甚至畏手畏腳的人嗎?如果不,那麼就別吝嗇你的鼓勵和賞識。
你是否在嘴上說著“你能行”的時候,心裏卻還是很不情願讓孩子嘗試去做他想做的事?
你是否在孩子嘗試做一件事的時候,一邊說“你能做好”,一邊忍不住地伸手幫忙?
如果是,那麼只能說,這種賞識是你討好孩子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真心實意地要讓孩子學到什麼東西。
永遠學不會對孩子放手的父母,不僅自己累,還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的鍛煉機會。
孩子,媽媽愛你
有人說,愛並不一定要說出口。在情人之間,或許行得通,可是,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愛”必須很明確地表達出來。
生活中,父母難免照顧不周,難免責?孩子。一旦孩子處在這種境地,他就可能懷疑並且害怕爸爸媽媽再也不愛自己了。沒錯,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也看得見;但是,父母也有責?孩子的時候啊。如果你從來不對孩子表達你愛他的心意,他真的會搞不明白你到底愛不愛他,是真愛他,還是假愛他。難道一句“孩子,我愛你”就能解除他的擔憂嗎?父母往往對這句話的作用表示懷疑。不用懷疑了。對於一個年幼無知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往往是最可信的。何況,當一個母親真的對孩子說這種話的時候,她的內心也確實充滿了愛子的柔情。就跟嬰兒聽到母親的聲音就安靜下來一樣,孩子聽到父母愛的表達,會全身放鬆下來,並且心情愉悅。
經常對孩子說“我很愛你”的父母會知道,當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總是會回應一句:“媽媽,我也愛你!”也許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愛的含義,但他肯定懂得,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是喜歡一個人的表示。這句話在他心中紮下了根,也能讓他懂得回贈別人以愛。
孩子,對不起
孩子犯了錯,家長要求他說對不起,為什麼父母錯了,就不能向孩子說對不起呢?這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
向孩子道歉,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在孩子面前,父母並不需要做個十全十美的人,事實上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犯了錯立即道歉,這是一個人有良好教養的體現。在孩子眼裏,勇於說“對不起”的父母是親近的,他只會更加信任和尊重父母,而不會看輕他們。
其實孩子的心非常寬容,父母錯怪了他,只要說一句“對不起”,他還是一樣敬重和愛著父母的。說一句“對不起”,該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只要有一顆尊重孩子的心,甚至都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以平等的態度向孩子道歉,這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相信孩子自己能體會的到。
多交幾個朋友
孩子怕的就是孤獨,就是沒人跟他玩。你給孩子買一堆的玩具,不如讓他去交一個好朋友。玩具玩久了,會生厭。而跟一個好朋友在一起,會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多子女的家庭裏,孩子們雖然難免吵架,但是都很快活。而獨生子女家庭裏的孩子往往最羡慕別人有兄弟姐妹,因為他也希望有人陪他玩。
一個有很多朋友的孩子,性格會變得開朗,而且比孤獨的孩子更具有獨立性。因為當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可以撒嬌,也不可以任性,誰也不能遷就誰,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嘲笑。你可以發現,一個在家裏愛撒嬌、慣會耍賴的孩子,和他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卻極其謙讓和勇敢。
有很多的快樂,是家長不能給予孩子的;有很多的東西,也是只有朋友才可以給孩子的。
跟媽媽說說話
其實孩子們也並不希望和父母有隔閡與矛盾。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不瞭解他們,而他們對父母產生了恐懼感和厭倦感。如果父母能夠主動消除這些感覺,孩子是非常願意以真心回應的。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孩子和你“說說話”,一定不要強迫他。而是先徵求他的意見,如果他實在不願意說,比如心情實在不好,不想理任何人時,比如有其他要緊的事要做時,你都要表示理解,把機會留到下一次。強迫帶來的只是孩子更大的反感。
錯了沒關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應該逐漸地告訴孩子哪些事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而不是等孩子犯了錯再來告訴他是非。如果你的孩子在寬容之下犯了更多的錯誤,那就要問你自己是不是教育不當了。
你盡情地玩吧
在學習的時間用功學習,在玩的時間盡情玩,對孩子來說,這是有效的勞逸結合。玩耍的時候,孩子身心放鬆,多半是身體運動,這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緊,試試看
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現代的父母,習慣了對孩子說“不許……”和“一定要……”,而不善於用“試試看”三個字。
時時給孩子機會做他沒有做過的事,他的經驗和閱歷就會慢慢豐富起來,對自己也逐漸產生了信心。同時也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苛求結果。你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一次嘗試獲得經驗,鍛煉能力,培養自信。結果只是一個形式,最實質的內容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否真正受益。所以,在你鼓勵孩子的時候,不要強調他一定得成功。第二,不論孩子失敗與否,都要對他的勇敢嘗試給予讚揚。孩子在你的鼓勵下做了某件事,不論他做得好不好,都付出了努力,並且戰勝了自己的怯懦。這一點是必須給以肯定的。那麼,做父母的,也不要吝嗇你的稱讚。它對於孩子的意義,是讓孩子明白他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試試看”三個字暗含了“你能行”、“我相信你”和“失敗了也沒關係”三層意思,孩子是能夠從父母的話語和眼神中感覺出來的。這三層意思,一個肯定了孩子的能力,一個表示了父母的信任,一個表明了結果並不重要。在這樣的暗示下,孩子毫無心理壓力,而且興致被調動起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也就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水準。經常這樣鼓勵孩子,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他在不斷的嘗試中,建立了自信心,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再遇到什麼事情,不用父母說,他都會主動去嘗試。
孩子,我們想跟你商量件事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裏地位是平等的,都一樣地重要。舉個例子。好不容易有個假期了,父母商量著去哪兒玩好。這個時候請叫上你的孩子吧:“來,孩子,咱們商量一下該去哪兒玩好。”相信受到這樣的“邀請”,孩子會非常開心。他在家中的地位得到了體現,他從父母的重視中感受到了一份尊重,也不再覺得父母高高在上,反而有種親近感。
代溝問題一直是令孩子與父母都深感頭疼的問題。兩代人之間為什麼會產生一條無法逾越的溝壑?固然有時代觀念的影響,但是也往往是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造成的。父母有父母的一套價值觀念,孩子有孩子的一套價值觀念,而且互相不瞭解,如何能不產生衝突和矛盾呢?及時而有效的交流,是避免兩代人產生代溝的有效方法。而實現兩代人的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時常與孩子商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被擺出來討論,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而不斷修正個人的偏見,最後達成共識。孩子得到了大人的尊重,大人也瞭解了孩子的思想觀念,和諧的家庭關係也就建立起來了。長此以往,父母與子女就會瞭解得越來越多,而且能夠互相約束,剔除不和諧的成分,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就算不能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至少兩代人都學會了互相諒解、寬容、認同和尊重,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對,那麼就先想想自己是否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吧。
父母應該這樣說的話
孩子拿回了成績單,你的眼光不要只盯著他考得不好的科目,還要看他考得優秀的科目。把“數學考得這麼差,還有臉回來見我”這樣的數落改為“語文考得不錯嘛,數學得加把勁哦”,應該不會太難吧。當他本以為要挨?的時候,你給他稱讚與鼓勵,孩子會為你的理解而感到驚喜,為不讓你失望而加倍努力。
不能妥協于孩子的撒潑耍賴
嘗到了“甜頭”的孩子,找到了對付家長的最有效的“武器”,他在下次還會繼續使用,甚至會使用得登峰造極。孩子學會了耍這種小聰明,他的要求會越來越離譜,那時,家長更拿他沒有辦法了。所以,要在一開始,就讓他知道:無理的要求,即便是撒潑耍賴也不能得到滿足。
"不要給孩子開空頭支票",有的孩子好哄一些,爸爸媽媽說一句“回頭再說”“過幾天再買”,就立即破涕為笑。他們相信父母不會騙自己,期待過幾天,玩具就真的給買回來了。事實上,父母也不過是為了暫時擺脫尷尬局面,向孩子扯了個謊,開了一張不兌現的“空頭支票”,可是,在孩子心裏,父母的話是值得信賴的,他對這個承諾充滿了期待。倘若父母真的不兌現,可以想見,他會是多麼難過和氣憤。父母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許會瞬間坍塌。這種欺騙的“戰術”,除了傷孩子的心、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還有什麼好處呢?況且,這種手段也只能糊弄孩子一兩次罷了。
"給孩子一個拒絕他的理由",孩子雖小,但也不是不可理喻的。在他無理取鬧的時候給他一個可以相信的理由,他會聽進去的。
總之,你得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同意的事,總是有其道理的,而不是刻意跟他過不去。
"如何增強孩子的滿足感",要求得到滿足的程度,與等待實現的心理過程是成正比的。夢寐以求而終於得到時的喜悅,和想要的當時就得到時的喜悅,是有天壤之別的。
嚴厲管教孩子要說明理由
向來強詞奪理都是不能服人的。好比兩個人吵架,往往理虧的人叫聲最高,希望借聲勢壓人。父母在說服不了孩子的時候,以權威身份來壓服孩子,實際就表明自己已經到了“理屈詞窮”的境地。稍微懂事一點的孩子都能體會到這一點。可不要把他們當傻瓜。
面對父母的這種不講道理,孩子有時會忍不住加以反駁,因為他有他的想法。這是好事。父母明智的做法是認真聽聽孩子的意見,給予適當的評價,然後再耐心地講明自己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理由加以對比,能領悟到一些是非對錯,這是非常重要的。
何況,父母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處境。有時也許是誤會了孩子,一句“你就得聽我的”這樣的話,會特別傷孩子的心。因為他不僅得不到理解,而且還被強迫遵從父母的意思
指出孩子的錯誤要心平氣和
孩子犯錯誤是件很平常的事,如果媽媽能平心靜氣地對孩子說:“院子不是踢球的地方,媽媽以前就告訴過你的,你看,現在砸到玻璃事小,要是砸到人了,多危險呀。以後要到球場去踢球,記得要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這話媽媽只說一遍,你要記住哦。”那麼孩子不僅能知道怎麼錯了,還會把媽媽的教導記在心上,以後也不會再犯了。
告訴孩子:你可以失敗
把失敗的權利還給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天天在孩子耳邊念叨:成績要好呀,要努力呀,不能掉隊呀。一到考試的時候,更是比孩子還著急,不厭其煩地囑咐孩子一定要考好,不許失敗。
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對孩子有害無益。
其實,在生活中,讓孩子適當地承受一些失敗是很必要的。作為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失敗的可能,失敗並不可恥,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不敢面對,不去改正不足。
父母不允許孩子失敗,往往是只看到了失敗的一個方面,把它看成是丟臉的事,卻忽略了失敗的價值和意義。
父母應該有“失敗即教育”的意識。
孩子失敗了,但是他獲得了“痛苦的體驗”,將來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時,他也有了挑戰困難的契機。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自身,慢慢成熟的過程。他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
在一帆風順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脆弱的心理會漸漸定型,有一天當他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時,會驚慌失措,甚至一蹶不振。
人生缺少了磨練,想取得永久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做一些事情,在失敗的磨礪中,鍛煉出膽量,摸索出經驗。有時,父母就算知道孩子成功的幾率很小,也要讓他做做看。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
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歎氣,更不應劈頭蓋臉責?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勇敢、聰明的人應該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這其中還有一個潛在的心理效應: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那麼,請你也給孩子這份信任吧。
不好回答的問題也要有交代
聰明的父母,應該學會接納孩子以及他的問題。即便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也要對其提問表示出關心,並明白地告訴他,“你等你長大了自然會明白”或者“這個問題太複雜了,等明天媽媽弄清楚了,再告訴你好嗎?”當然了,你說到就要做到,不能敷衍孩子。
如何鼓勵孩子學習
鼓勵孩子學習,首先要給予他足夠的信任,認為他可以做得好,其次是要他量力而行,除了學習,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不要太勞累,不要太強迫自己。孩子聽了父母這麼說,感受的不僅是鼓勵,還有來自親人的最真誠的關懷,這會讓他心裏覺得溫暖。同時,學習帶給他的壓力也因此而化解了。
有的孩子特別貪玩、調皮,父母就要因勢利導。比如孩子玩累了,可以對他說:“歇一會兒,去做功課吧,做完了功課,可以玩得更開心了。”
將命令改成建議
命令的口氣會養成孩子怯懦的性格,命令是一種單方面的交流,只顧及自己,而不考慮別人。
把這樣的命令改為“你能不能……”“你試著……如何”這樣建議的話語,會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在跟自己商量,在徵求自己的意見,他首先會覺得自己是受了重視。在心理上,他更容易接納父母的要求。同時,他也會隨著父母的引導,鄭重思考要做的事,做出決斷,並考慮該如何做,這對他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是一種有益的鍛煉。
都是孩子的錯嗎
倘若孩子能自己成長為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還要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做什麼?很多時候孩子犯錯也是父母自己忽略了對孩子的引導,或教育方法不對。
做父母的,要善於從孩子的問題中發現自己的問題,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讓他也學會客觀考慮自身行為。一個人只有能客觀對待自己時,才能主動考慮改變自己的行動。家長有錯,也必須道歉
讚揚孩子不要太過
您不應該說:嗯,真不錯,你的畫趕上大師的水準了。
您應這樣說:這朵花畫得很逼真,蠻好看的。
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讚揚孩子應就他的努力或成績而說,不要涉及到他的個人品格。
週末的時候,孩子把家裏打掃收拾了一番。媽媽看了,只需要對他說:“家裏今天可真乾淨,看著叫人心裏舒服。謝謝你,孩子!”就可以了。
像其他什麼“你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你今天真是乖呀!”這樣的話,就不必當面對孩子講出來了。
讚揚,只是對孩子努力的肯定,也許只要那麼一點點就夠了。